全部
资料库
会员库
搜 索
群响大会05 | 耿爽:下沉人群社交产品的启动教训
2019-09-21
搞流量,来群响



【耿爽】:我分享最大的特点,其他大家的分享都是成功经验,我来分享失败经验,给大家提提精神。




我先说一下,我们做的聊得得产品是针对于下沉市场的社交产品,我先介绍一下我们所做的这个下沉市场,它基本上指的是用户的学历水平很低,在大专以下,没有任何一个用户是上过包括大专以上的学历,都是大专以下的学历。


他们大多数是来自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当然有部分是在二线城市周边做蓝领工作的。在工作类型上,一部分是学生,一部分是蓝领、半蓝领,有制造业的,有服务业的,这是我们服务的人群。

    

我今天对这个项目的复盘其实有四个板块。




第一,我们这个项目虽然失败了,但是并不是一事无成,我们在社交的留存层面还是达成了我们既定的目标,比如说长期留存,从5%做到20%,我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个路径是怎么实现的。


第二,增长受阻,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当然还没有机会做大规模的投放,但是我们仍然能看到用户自然增长的瓶颈在哪里。


第三,我之前上台分享的时候会专门针对人群的社交需求做分享,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当我们的项目走过一个全流程的经历之后,我们又去跟下沉市场用户做一个沟通,我们再自己去复盘,看这些需求的时候,会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第四,是我们最终死在了断粮,公司无以为继,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创始人,未能为这个公司融到足够的资金活下去,也是我对自己的反思。






首先来看一下留存,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留存的整个过程。


我们一共30多次,正式的版本,9月底、10月初的1.4版,到最后在春节后的1.7版本,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红色的线是次留,在我们上第一个功能的时候它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后面是波动的过程。


最重要的提升其实是在橘色的线和黄色的线,就是长期留存的整个过程中,我标注了这个拐点的发生。


比如说在次留这个环节,最影响次留的两个时间节点,一个是我们对整体产品性能的优化,一个是我们上了新的匹配场景。


对于场景这条线,我们在匹配场景能不能满足以及场景的性能优化上做了一些努力,包括随着我们DAU的增长,用户的密度提升,都带来了更好的长期留存。




我刚才总结了一下关键的时间节点,我们看长期,短期留存不看了。大家会发现第7日留存,它有一个拐点,是我们优化了崩溃,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呢?


后面我会讲到,其实跟我们的融资经历也很相关,因为最初的时候产品是强语音匹配的产品,而且我们打的是安卓市场。


安卓市场跟苹果最大的差别,它的手机机型之间差别很大,而且我们下沉市场的用户那个机型真的非常非常差,那个环境不太好,就会导致用户在体验过程中崩溃率相对比较高。


当我们把这个点优化了之后,用户在获得有明显改善,在其他的后面几个板块,文字匹配优化、广场模块上线其实都在我们的主线增加匹配效率上做了不停的迭代和优化。


每个社交产品在寻求留存的时候都说我们要找到自己留存的核心指标,这些核心指标到底在哪里?


所以最初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一直在做多方面的技术分析,比如这是用户路径的图,我做了一个示意图,这边是时间节点的数据,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如果用户加到了好友,不管是同性好友还是异性好友,他的留存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任何一个鼓励他的行为,甚至你加了好友之后是不是还会继续聊天都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有效关系数,相信在座的所有做社交产品的朋友们都会有这样一个理解,我们在做社交的时候都在追求有效关系数的不断提升,只不过区别在于不同的产品对于有效关系数在哪个环节是有一些差别的。


我们简单来看,一个用户进到一个社交产品里,先匹配找人,找到人之后做某种交互。


比如说先发个私信聊天,像探探一样找到人之后配对成功,再往后你们俩可能成为了好友,甚至有些产品中叫相互关注,最后是相互关注了,加了好友,进一步聊天,所以会发现这种有效关系数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但是每个产品界定自己在追求哪个指标上是看自己的产品形态,我们最重要关注的是加好友,为什么是这样?


因为我们产品最核心的功能是语音匹配,而且是实时场景匹配。


这就会导致一个问题,用户是否能匹配成功,用户跟谁交互,其实更多的是由平台决定,而不是一个用户的主动行为,什么时机点能感受到用户通过自主的筛选或者自动的意愿发出这个行为呢?


更多的是在加好友的环节,所以这个跟用户的社交体验之间是高度相关的,所以我们放在加好友,但是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加好友这个行为上我们并不做强引导。


因为这个指标已经很好了,我们唯指标论,到处提醒用户加好友,其实并不是这样。


比如说我们的语音匹配过程中匹配成功后,30秒之后才能解锁加好友功能,在30秒之内我们引导交互。


我们后面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交互场景,匹配完之后我们让用户两个人去玩筛子,玩筛子玩30秒,他们也可以聊聊天,这个时候再让他加好友。


这时候我们把对于我们平台来说数据上最重要的指标给用户提供了一定的难度和门槛,反而会导致用户非常珍惜这个功能,包括他加成了好友之后,他非常珍惜这个关系。


后面我会讲到游戏化激励机制,我们所有游戏化激励机制都在增强交互这个层面,在加好友这个层面我们更多的推动用户的主动行为。

    

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点,所谓的有效关系数,什么是有效?




我跟大家说一下,在我做这个产品之前,我做了很多年的社交产品商业变现,把社交流量怎么快速的变现转化,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其实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做社交产品商业变现一定要先定性,后定量,就是这个问题。


因为定性其实是表方向,就是什么点用户是愿意去付钱的,如果点没找对,你后面研究优化、提升效率,最终都是赚小钱,但是如果你前面那个点抓对了,抓到了用户最核心的痛点上,你可能后面的简单优化用户感觉也特别好。


平时做社交产品的时候会发现用户无论在前面经历了什么样的路径,他写了一篇美文,标榜自己高品质的生活,获得了别人很多的赞。


本质上还是希望你能加我为好友,像探探,有些男生找了一辆车拍了一张照片,去健身房裸着上身拍了一张照片,他图什么呢?


本质上还是想有一个女生能跟我配对成功,所以说他最终追求的那个点是在有效关系上,在追求了有效关系之后,是不是有效关系越多越好,还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跟大家简单说一下,像我们在做社交产品变现会发现有效关系绝对不是越多越好,有限的社交关系才是最好的变现利器,为什么呢?


如果社交关系过多,正常思路你会怎么样?


你会怀疑我什么时候变得突然这么受环境,你会怀疑说这上面是不是都是假的或者假人,同时如果你很自信说我就是很受欢迎的,所以有很多人在这上面跟我建立关系,紧接着你会做什么呢?


你会非常不珍惜这些关系,你会不搭理他们,你会忽视他们,所以这些点都会影响用户对这个点的价值考虑,我们做这个事情,如果你从商业变现的角度或者产品体验的角度,有效关系系数一定是一个有限的量,而不是越多越好的量。

    

这里说一下,我们这个团队真的很草根,我们整个团队是五个人,技术基本上全职是一前一后,后来又加了一前一后,最高峰的时候团队是七个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迭代速度会受到技术力量的问题,会比较慢,我们大约完成整个曲线花了6-8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反复。


像我们草根创业,社交产品一旦反复的话,就会没有机会,这一版上去,这些投进去的所有钱就打了水漂,你就没有再回头的机会。




所以我们在最初大概8月份到9月份的时候,确定了整个路线,我们在确定产品按什么逻辑迭代的时候,我们把产品按照实时场景和异步场景做了切分,用视频、语音还是文字某种交互形式也做了二象限的划分。




大家看到我标了1、2、3,整个的迭代是以实时语音匹配为主,之后又增加了实时文字和广场匹配,我们刚才的流程数据也说明了这个交互的路径是对的,这个迭代的思路也是对的。


我来说一下我们当时为什么定这样一个迭代路径,首先是我们对于刚才所说的目标用户最核心诉求的理解,我们用一句很容易理解他的话描述,我们的用户就是希望立刻找到可以说话的人,就是这么简单,为什么这么说?




这里想描述一点,在座的很多创业者你大概的感受是你上了一天班回家什么也不想说,微信也不想看,都不要搭理我。


但是我们所说的最下沉的用户,他们一天都在跟机器打交道,都在跟一个冷漠的管理者打交道,他们回到家想排解忧虑的方式就是找一个人去说话,这是我们对于用户的基本理解。


我们选择了一个实时的场景,用户等不起,用户在等待的过程中消磨他对这件事情的热情。


所以我们选了实时场景,语音,最初的时候是有视频的,后来我把视频通通划掉了,因为语音短视频的过程中会发现只有1%的用户会去开启视频,为什么呢?


我们跟用户聊天,跟他说小哥哥,我们视频一下吧,小哥哥说不太方便,我在厕所里,或者小哥哥说我在我们宿舍里,这里很乱,不太方便。


所以用户无力的面对视频社交压力有非常大的,但是语音有非常好的包装性,一个长得不怎么好看的小哥哥,他的声音可能会非常暖,非常好,给他自己带来自信。


我们的产品在做的过程中,在交互中非常简单,不让用户做任何自主的筛选,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


我们判断的是用户无法做自主筛选,我们有一个基本结论,除了性别,用户基本上不知道自己要找谁。我们去做街访,路上问小哥哥说如果网上交朋友,你想找什么样的人?


小哥哥说女的就行,这是大部分下沉用户直接的反馈,对于他们来说知道找到谁就是一个非常深入的思考,我们经常说我要按兴趣、按职业或者按人生价值观。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正常的中国人,在我们看来其实都不会这么做,他大概在这个社交环境中是想找异性或者找同性聊天。


刚才我讲到用户对于语言的价值能力是最好的,这里可以跟大家分享两个我们从数据上看到的特点。




我们仅限的交互场景是语音匹配,我们会发现用户在找异性朋友的时候,他的整体状态是通过一次语音可以找到一个人,无论聊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我和他加了好友,他也不会在一个一个关系中继续跟我用文字聊天。


而是选择继续开始匹配,去找新的朋友。


我们上了文字匹配后,文字匹配是以文字破冰的,实时在线的用户发起文字匹配就可以聊天了。


但是文字聊天过程中,基本上3-4句用户就会问可不可以开语音,我们可不可以语音聊天。


这跟我们服务的用户驾驭文字的能力比较弱是有关系的,他可以跟语音中跟你聊他的经历,他的感情生活,他的困扰,但一到文字中,就可能只能聊小姐姐你微信号是多少,就聊不下去了。


最后说一下我们为什么不用所谓的图片社交,因为图片社交在我们所面对的下沉用户中,他自己的感受是“被碾压”的。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玩探探,别说下沉用户,我自己在看的时候都觉得是“被碾压”的。




当我打开探探的时候,我会发现我身边怎么都没有这么帅的男生,为什么上面所有的女生都比我漂亮,大家是这样的感受。


所以大家就想在下沉市场中一个流水线上的女工,一个送外卖的小哥哥,他有什么能力去包装自己,让自己在图片社交中获得足够的关注。




我们刚才说整体产品的迭代就是以提升用户的好友率为目标的提前,选择用户最喜欢或者最具价值的场景切入,这也是一个行为数据,能够看到前面用户和场景迭代带来的效果。


简单说,基本上看到好友增加的拐点是文字匹配的上限,因为语音匹配,他受到那个影响,的确体验上是有落差的。


但是文字匹配的门槛更低,用户在这个匹配中好友直线上升,后面我们做了一次语音匹配优化之后,我们会发现用户的匹配率上升。




这里简单说一点,我们的产品虽然是一个社交产品,但是我们一直打所谓的游戏化,在这里我想说说为什么我们非要游戏化,包括我们当时在融资中跟很多的投资人聊天,就会问你到底是游戏还是社交?




我们斩钉截铁的说我们是社交,游戏只不过是我们帮助用户去社交的一个工具,因为我们会发现用户有非常非常强的社交意愿,但他们缺什么呢?


一是缺路径,不知道要怎么做。


二是缺资本,社交真的是相互吸引展现资本的过程,我们看到上面都是帅男、美女是有道理的,你不会去找一个看上去比你还锉的人,去跟他沟通,所以这两点用户都是不知道的,怎么能告诉用户呢?


比如说我给用户出一个长文,说我教给你怎么去社交,大概率用户也不会来,所以我们想了一个方法,把它拆解成一个游戏化的各种交互场景,游戏的好处是它让你在慢慢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一个你希望他走进的路径。

    

在拆解这个路径的时候我们做了这样几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要有任务体系,大家都打游戏,游戏的核心是任务体系,当你玩了几次之后你会发现这个任务体系非常符合你的诉求。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把用户的基本交互拆成一些小小的任务,比如说打个招呼吧,去你的交友鱼塘收割你的金币,这些行为我们会发现用户非常愿意遵循任务体系去做事情。


这个场景如果放在高端用户的社交场景中,我相信大家立刻会,他会觉得这个产品很傻,我交朋友为什么需要你告诉我,但是对于下沉用户来说真的需要。


我举一个简单例子,我们上广场任务的时候,用户进到广场里的数据一直很低,我们就做了一件事,我们在任务列表每日任务中加了一条,请你去广场给人点赞,进入广场的比例就陡然提升,所以用户需要有一个路径告诉他我要怎么做。




等级,我做了一件事情之后一定有回报,这个回报可以彰显我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我们让用户在社交中提升等级,这个东西还印证了另外一个问题。


因为用户本身是没有社交资本的,游戏中用户怎么彰显我跟另外一个游戏用户不一样,我等级高,我们的用户就被游戏彻底的洗脑,他认可这个虚拟社会中的逻辑。


财富,这一块讲的是要立刻给用户正向反馈,因为在社交的过程中,社交其实非常长的,特别是在座的男性用户,你们在社交产品中都有这种体验。


你今天跟十个妹子打招呼,大概率可能只有三个妹子在第二天会回复你,在探探上你可能花了很久也不见得能配对成功。


当下沉市场的用户,那些比较差的用户,他不会认为这是社交的常态,他会认为这个产品对我不友好,我在这儿不受欢迎,他没有足够的自信,我们做了一件什么事?


我不对结果做保证,我不保证你在上面能找到妹子,但是只要你做这样的交互行为,我会给到你一些类似激励的正向反馈,这对用户是一个激励,我求长远求不到,我可以求当下。


刚才说的整个游戏化的机制,在数据表现来看,用户非常愿意卷入到这个任务的体系过程中,用户对于我们的激励体系非常认可。


但是这个也成了我们的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受到了在文字过程中的很多争议,我们的投资人会问我们,用户到底是因为红包而留存在这儿还是因为交友而留存在这儿?


其实我也自己解答过这个问题,从后台数据看,红包对于用户留存的影响最多3%。


因为我们首先没有把红包做成一个可以赚钱的工具,他每天在这儿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只能获得能兑换一元钱的金币,所以它并不能成为一个新的需求点说我要在这儿赚钱。




此外,我们会发现用户的平均时长在20-35分钟之间,所有拉升用户时长的点都在交互和匹配上,就是在有效关系这个体系上,而并不在财富体系。




另外一个问题,刚才说有任务体系,投资人就问用户主动跟我交互,他主动发起语音匹配,到底是因为你们有任务,还是用户真的是来交朋友的?


这个地方有我自己的基本判断,我认为所有的任务体系只能影响到那些比较轻的交互行为。


但是任务体系不能塑造新的需求,就像之前跟一个在外卖行业中做用户研究的朋友去沟通,他就问我一个问题,我们把这个任务体系搬到外卖的场景下,通过传达任务,让用户更多在我们的平台上点外卖,可不可靠?


我跟他说基本没戏,因为我不可能因为你每天给我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可能给我5块钱,我本来今天想吃米线的,就到你的平台上去买,这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通过任务体系让用户产生他没有的需求,但是你可以做的是什么呢?


让他这个需求实现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交互频率提升,所以我们在做任务体系的时候一直在任务体系中把握一个点,我推出去的这个任务到底是在推动交互还是在推动需求,绝对不做推动需求本身的交互任务。




这里说一个小点,我们的产品虽然寿命不长,但是整个过程中有一个点,女性留存率一直高于男性,我们也仔细分析了一下这个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


第一方面是产品机制本身对于女生是比较友好的,因为我们是实施主动发起匹配,如果女用户不主动匹配,其实没有男用户会去骚扰她。


我们整个产品的核心团队是由女生作为产品负责人去推进的,可能我们会更理解女生是怎么思考社交产品。这个游戏化机制中,其实女生比男生更敏感,或者说男生在社交中寻求异性的目标感更强,而女生喜欢边玩边感受她在这个平台中获得欢迎。


跟我们的流量有关系,因为一直没有融到钱,所以我们以非常少的投放在平台上养量,我们发现像oppo、vivo这个市场里,如果社交量的话,来的都是女生,因为高品质的男生都被流量变现工具这些产品吸去了。




说一下我们在增长上的困境,首先我要说一点,因为我们其实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所有的社交产品获得规模性增长,基于投放,基于口碑的传播,实现裂变的结果,我们没有前面大规模投放之后获得流量的经历。


我们把这件事情抛开去看,我们仍然觉得我们自己的产品在人际传播上是有问题的,我们经常被投资人问,你们也有红包,趣头条也有红包,人家趣头条通过红包实现了指数级的裂变,你们为什么不可以?先说一下我们自己的反思。


我们在红包体系上其实还是在引导交互的,我们并不把红包做成用户可以赚取收益的一个点。




其实红包真的不太适合人人交互的场景,为什么?


因为这个市场的作弊量实在是太大了,当你如果是一个人机交互的场景,就是人跟内容交互的时候,你的作弊量是不会影响其他人的,顶多这一部分的量。


但是人人交互不是的,如果这边是作弊的量,那边是真人,真人就再也不来了。




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突然被攻击,一个晚上就这样出来6000个,我们一个晚上做的事情就不停的封号,把这6000个号全部封掉,所以就会带来大量负面的影响。

    

另外一块就更悲催了,我们一直在寻找怎么向外传达我们这个社交产品到底是什么。




社交产品真的很私密,我们经常跟用户聊天,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了解用户需求,聊的很开心,最后就问用户说小哥哥、小姐姐,你会把我们这个产品推荐给其他人吗?


不会,你的产品真的很好,但是我不会推荐,为什么呢?


别人有别人的产品,我不会跟别人说我用这种社交产品聊天的,他的私密性,用户是不愿意去传播的。我们的用户群体要主动去传播挺难的,有时候我们就问用户说你要不要给别人推荐这个产品?


他连去理解为什么要推荐,我怎么推荐,都是非常有困难的。






“有限荷尔蒙”这个定位其实影响了产品的传播,后面还有小视频会给大家看,陌生人在线社交基本就等同于在线聊骚或者说在线约炮这个概念,所以只有打这个点的产品才真的能够形成规模化的传播。




但是我们在最初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希望有一款产品提供相对比较干净的社交环境,真正为这些用户提供他们之间的交互,特别是保护女用户的体验。




这个点会导致我们在传播上,想做荷尔蒙这个卖点,我们觉得是违反我们初心的,不做荷尔蒙的卖点,我们说不清楚我们带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所以陪伴不是一个好的点。

 

当我们把这个项目关掉之后,我自己做了一次反思,如果选一个点,什么是好的点,后来我发现相亲是一个好的点。


我当时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个点,两个原因,一是刻板的印象,因为我之前在做商业产品总监,它中间打相亲产品的那个点的那款产品并不吸量。


但是其他打那种泛社交、从约到恋的那些产品是很大量的,这背后的逻辑我当时并没有真正去理解,我没有真正的吃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这个并不代表相亲这个点本身不吸量,它可能是由于流量订购方式导致的。


相亲为什么?


我们在座的人如果提到相亲,我不知道你们心里会想到什么,我问了我身边的女生,她会觉得你是大龄剩女、大龄剩男,没有能力自主恋爱的男女朋友才需要家里给他相亲,但是到了下沉人群,相亲意味着什么呢?


站在男生视角,这里有很多优质的妹子会主动跟我聊天,站在女生视角,这里有很多相对我可以挑选的男性,我还可以坦然的告诉别人说我之所以跟别的男性聊天,是因为我是来相亲的。


大家会发现终于有一个点没有赤裸裸的说荷尔蒙,但是它所说的每一个细节你都能深深的体会到它背后的荷尔蒙驱动,同时它又在表面上说的非常坦然,这个点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还是因为我们对下沉市场的认知逻辑没有深刻的理解。

    

这一块给大家看一下,我们在春节前后的时候去了山东、河南、河北,去做街坊,真正看一看或者跟我们的用户在一起深度的交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再复盘去看一下我们用户的需求。


我提炼三个点,下沉市场这些用户真的还有嗷嗷待哺的社交性需求,这些需求并没有哪个产品真的能填补他,即便陌陌和探探渗透率非常非常高。


信息关注过窄,这些都不存在。


大家会看到无论是什么样的性别,什么样的年龄,下沉市场用户他们仍然有非常嗷嗷待哺的需求,即便提供了像抖音、快手这样的内容工具,有陌陌、探探这样平台化的社交场景,这些用户的陪伴性需求仍然无法填补。

    

如果真的给他们提到下沉用户所谓的在线陌生人聊天,他们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印象。这个小伙子说了一句话,在下沉市场用户中,陌生人社交就是充满了荷尔蒙的体现。

    

他们都来自相对比较低的城市线,但是学历、接受的教育跟他们能不能获得足够好的社交体验有极其相关的关系,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在下沉市场大学生和跟那些修车工小哥对于交友这件事情可能有的表达。

    

刚才说我们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会跟用户去沟通,我们其实就在对产品的交互体系做减法,因为我会发现下沉市场的用户就是需要简单直接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愿意去学习,或者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学习。

    



举个简单的例子,什么叫简单直接,所见即所得?


我们就想那我们在首页上做一个红包,用户每隔两分钟能收一次红包,也许能把这些用户带回来,保证我们基本是能转得起来的。




当第一版的时候,我们在设计红包上花了很大力气,看看用户喜欢什么样的IP,咱们设计这个红包,结果第一版上了之后没有人点,的确不明显,我们后来就想在这个基础上在红包下面写着我是红包,还是没有人点。


后来我们就做了正式版本的红包,我们就看了一下趣头条是怎么画红包的,我就怎么照样画了一个红包,点击率飙升。


大家会理解我们的用户就是这么直接的,他希望看到这个东西直接告诉他是什么,所以这也是会影响我们对下沉市场产品的打造。


最后说一点,我们还是死在了融资没有融到钱,我自己深刻反思了两点:




一是对创始人来说找钱就是应该拥有的硬核能力,但是我其实是在这一次的创业过程中才开始去找钱,重新开始理解融资的逻辑和融资的思路等等。


实际情况是我的学习或者迭代能力并没有能感知这次创业对我这个时间点的要求,所以我跑慢了就会导致这个结局,时局不能选。


但是时机可以,大家知道去年下半年整个经济情况开始往下走,不太好,投资圈子大家也捂的比较紧,看项目非常非常谨慎,而且越到过年的时候就会相对来说越难融到钱,大家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融资的吗?


我的时间点大概是在10月份,10月底出来,你们还记得第一张图那个流程曲线吗?


那个最低点的时候我出来融资,告诉人家这条线一定会往上转,现想想自己就是一个二货,你一个草根团队创始人告诉别人我将来会非常好,这是非常困难的,再加上你即使未来好,他在第一次的时候没有认可你,他已经没有机会第二次有耐心再听你讲一遍,即便你的第三次留存涨了10%以上,这就是自己不懂得选时机的问题。


二是低级错误的背后其实是有一些深层原因的,我们这个过程当中不是没有拿到,中间有一个场景,我在外面,base在公司的同事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发版,结果那个版出了很多问题,崩溃率很高。


第二天投资人就跟我说他们不太相信我们能做出一个稳定版本的产品,就退掉了。


这个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表面看上去是我们时运不济,我其他版本都没事,就赶上这个版本有事,但是实际问题在哪儿?


还是我们自己的团队管理,对项目的管理出了问题,这是一个不该犯的低极错误,这个错误后面的恶果就该由我们自己承担。


我自己的反思也是每一个看上去只是运气的问题,可是它背后还是自己能力的问题。




首先要感谢641,能给我两次机会,第一次来说我们的愿景,第二次来说我们是怎么失败的。


我觉得创业当中真的很有意思,我是创业失败后更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创业是要看人的。


创业过程中你不仅是在寻找合作伙伴、你的团队,更多的是看自己,看自己的弱项到底在哪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那种团队情谊或者大家共创艰辛的意念,都是很难在其他过程中体会到的。


所以我也借这个平台非常感谢我的两位合伙人,在我们上一个项目失败之后跟着我又一头扎进了新的项目里,我也希望大家能把掌声送给他们两位。


lock
登录后查看完整文章
点击登录
流量圈
03-28
#帮找 有没有快狗打车这个公司的铁子呀,求推荐[抱拳](商务合作)
03-28
#资源对接 1、资源 全网5万+粉丝商业流量,主要平台抖音、红书、视频号 2、需求 链接脱发产品 3、合作方式 具体恰谈 🉑️合作的老板扣1,我们来对接呀~
03-28
1、资源 全网800万+粉丝头部大V商业流量,主要平台抖音、视频号、快手等平台 2、需求 粉丝群体主要为中小商家、个体户,涉及多个传统行业,缺后端交付产品以及擅长公域转私域搭建的团队 3、合作方式 流量合作也可,产品抽佣也可,有合适的资源可以细聊 🉑️合作的老板扣1,我们来对接呀~ ⚠️我们无法保证所有会员信息的100%准确和靠谱,合作需谨慎。
03-28
#帮找小红书代运营 资源:二奢抖音中古排名前3 目前在扩充私域团队和小红书团队 需求:需要找小红书代运营团队,最好是杭州
03-28
#资源对接 产品:【汪峰老师线上音乐学院】知识付费全域全链路和 胖超团队 私域 需求: 想找 私域&流量操盘手团队
群响活动
【深圳站】群响搞流量大会35期 · 偷流量,搞利润!
火热报名中
群响·新个体流量趋势研判课
火热报名中
群响·视频号直播操盘课
火热报名中
群响 · 高客单私域班
火热报名中
群响·公转私偷流量课
火热报名中
2023 群响流量大课 · 挖掘利润点(广州)
火热报名中
2023 群响流量大课 · 挖掘利润点(杭州)
火热报名中
2023 群响流量大课 · 全域抢利润(杭州)
火热报名中
群响四周年·12h直播大会(回放)
火热报名中
群响会员招募
火热报名中
新个体搞钱成长系列课
火热报名中